煙火里的吉安 | 渼陂古村、吉州窯、夢回廬陵二日民俗文化游行程
在贛江蜿蜒的臂彎里,
吉安的煙火氣藏在古村的青石板縫里,融在窯火的釉色斑斕中,飄在后河的槳聲燈影間。這條精心策劃的二日民俗文化游線路,將帶您穿越"廬陵文化第一村"的晨昏日常,探秘千年窯口的火與土之歌,沉浸于夜泊畫舫的光影夢境,在古村炊煙、匠人晨昏、市井喧囂中,解鎖吉安最鮮活的人文密碼,品味"半城煙火半城詩"的獨特韻味。
行程安排
Day1:古村晨昏·窯火淬煉·夜泊畫舫
上午:渼陂古村的時光慢舞
早餐后乘車前往渼陂古村,首先參觀二七會議舊址,在"永慕堂"內(nèi)聆聽講解員講述古村與紅色歷史的淵源。漫步至明遠第,這座耗時13年建成的"鎦金戲樓",藻井上的200余幅彩繪至今色彩如新,生動展現(xiàn)《三國演義》《水滸傳》等經(jīng)典場景。
深入市井煙火
拐入"姑娘巷",探訪百年油傘坊,親手繪制一把油紙傘;在"贛派美食鋪"品嘗現(xiàn)做的艾米果,看老板娘將艾草汁與糯米粉揉成翠綠的面團,包入芝麻白糖餡,放入竹蒸籠蒸熟,清香撲鼻而來。
中午:古村宴客的地道風味
在"梁興初將軍舊居"旁的農(nóng)家小院用餐,必點"渼陂四寶"——紅曲肉(寓意鴻運當頭)、釀豆腐(象征團團圓圓)、解縉萊(酸辣開胃)、廬陵米糕(甜糯爽口),搭配自釀谷酒,感受"柴門聞犬吠,風雪夜歸人"的鄉(xiāng)間溫情。
下午:吉州窯的土火哲學
抵達吉州窯遺址后,首先參觀龍窯遺跡館,24.1米長的龍窯如臥龍盤踞,窯壁上的燒結(jié)物記錄著歷代窯工的智慧。在陶瓷博物館,近距離觀察"木葉盞"的葉脈肌理,聽專家解讀"一器一世界"的禪宗美學。
在陶藝體驗區(qū),跟隨匠人學習"剪紙貼花"技藝:將傳統(tǒng)紋樣的剪紙貼在坯體上,施以黑釉后揭去剪紙,入窯燒制后形成黑白分明的裝飾圖案。親手制作的茶杯可現(xiàn)場燒制(需額外3-5天工期),成為獨一無二的紀念。
夜晚:后河畫舫的光影狂歡
華燈初上時,登上裝飾著燈籠的畫舫。船行至"狀元橋"下,水幕電影《廬陵狀元榜》轟然啟動,曾棨、羅洪先等19位狀元的生平故事依次呈現(xiàn);行至"非遺碼頭",只見河面上漂浮著數(shù)百盞荷花燈,儺戲演員在竹筏上表演《鐘馗驅(qū)邪》,鼓樂聲、吶喊聲與槳聲燈影交織,將夜的氛圍推向高潮。
Day2:生態(tài)園的晨光·民俗街的煙火·文化收官
上午:廬陵文化生態(tài)園的晨光漫步
清晨的生態(tài)園籠罩在薄霧中,沿著贛江步道前行,可遇見晨練的市民、寫生的學生。在廬陵堤上遠眺,近處是"文星塔"倒映水中,遠處是白鷺洲書院的飛檐翹角,一幅"城在水中立,人在畫中游"的水墨畫卷鋪展開來。
探秘民俗文化街
步行至園區(qū)內(nèi)的民俗文化街,參觀廬陵非遺館,欣賞鯉魚燈、盾牌舞等國家級非遺的實物與影像資料;在"老字號工坊",圍觀吉安炒粉的制作過程——大米浸泡、磨漿、蒸制、晾曬,每一道工序都透露著廬陵人的匠心。
中午:后河岸邊的味覺記憶
在河畔的"廬陵小館"用餐,推薦嘗試"永和豆腐"——這道因吉州窯而得名的菜肴,以石膏點漿制成的嫩豆腐煎至金黃,搭配肉末、蝦仁燒制,口感嫩滑,湯汁濃郁,相傳曾獲乾隆皇帝點贊。
下午:夢回廬陵的文化拾遺
再次走進后河·夢回廬陵景區(qū),白天的她褪去了夜晚的華彩,卻多了幾分寧靜與真實。在"廬陵記憶館",通過老照片、舊物件回顧吉安的市井變遷;在"文創(chuàng)集市"挑選吉州窯茶具、渼陂古村手繪地圖等伴手禮,讓煙火氣息延續(xù)至日常生活。
傍晚:帶著煙火氣返程
兩日行程收官之際,不妨在景區(qū)出口的"廬陵老茶館"坐定,要一碗米茶,聽一段尚未聽夠的采茶戲。當大巴車緩緩駛離,車窗外掠過的古村飛檐、窯口煙囪、后河波光,都已成為記憶中最鮮活的吉安符號——這里的煙火,是文化的具象,是生活的詩行,更是千年廬陵的靈魂回響。
當您告別吉安,衣袂間仿佛還縈繞著古村的炊煙、窯火的余溫、畫舫的燈影。這不是一次普通的旅行,而是一場對生活本真的回歸——在渼陂古村,您看見的是"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"的田園詩;在吉州窯,您觸摸到的是"匠人營國,匠心筑夢"的造物魂;在后河之夜,您感受到的是"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"的煙火情。此刻出發(fā),讓我們在吉安的市井長卷里,尋找屬于自己的人間煙火,讓每一次呼吸都沾染著文化的沉香,每一次駐足都成為生命中溫暖的注腳。